作 者:佚名 |
来源:本站原创 |
点击数: |
日期:2007年09月09日 |
川剧在音乐唱腔方面的最大特点在于, 它是由昆腔、高腔、胡琴、弹戏、灯戏五种不同声腔组成的,这在中国剧种中是十分罕见的。
昆腔的唱腔基本上保持原“苏昆”的特点:腔调曲折婉转,节奏较缓慢,特别讲究发音吐字的准确性。伴奏乐器以笛为主,打击乐中必须加上苏锣、苏钹。唱腔的曲牌尚存一百多支,如[点绛唇]、[香柳娘]等,绝大多数与高腔曲牌名称相同,但曲调不同。曲牌运用时,以多支组合的套曲为主,川剧呼之为“成堂曲牌”。
高腔是川剧中最有特色、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声腔形式,主要特点是:行腔自由,为徒歌式,不用伴奏,只用一副拍板和鼓点调剂节奏高腔的唱腔高昂响亮,婉转悠扬,铿锵有力,并有帮腔和之。打击乐采用大锣大鼓,贯穿于曲牌始终,使帮、打、唱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。在演唱过程中,宣叙调与咏叹调交替使用,帮腔与唱腔互为增辉,加之以密锣紧鼓的配合,能使舞台气氛变化无穷。
高腔的曲牌十分丰富,据传约三百多支,常用曲牌亦有近百支左右。曲牌的结构,包括起腔、立柱和扫尾三部分。另外,高腔曲牌中还有所谓“重腔”、“犯腔”、“钻腔”、“滚腔”、“飞腔”、“咿腔”、“呜腔”、“啊腔”的区分。
高腔音乐最有特色的还是它的帮腔。建国前,川剧的帮腔主要是由鼓师领腔,其它乐工人员帮腔。建国后,专门配备了嗓音较好的女帮腔队。帮腔可起到定调,描述环境,制造舞台气氛,提示剧中人物的内心感情,代表第三者对剧中人物的评价等作用。
胡琴腔分二黄和西皮两大类,伴奏乐器以小提琴和川二胡为主,并有唢呐和笛子的吹奏,适于表现各种情绪。
弹戏是一种唱梆子腔的声腔,包括情绪极不相同的两类曲调:一类叫“甜平”,表现欣喜、欢乐的感情。一类叫“苦平”,表现悲哀、凄苦的感情。板式有“一字”、“二流”、“三板”、“垛板”、“倒板”等。
灯戏音乐称为“灯调”。乐曲一般比较短小,节奏鲜明,旋律明快,听来有轻松活泼的感觉,长于表现诙谐风趣的喜剧场面。灯调在运用时,也采用曲牌相连接的形式,但因乐曲比较短小,一般只四句、六句或上下句,所以演唱时,一首(段)乐曲大多配上若干不同的唱词反复地唱。曲牌(调)较多。伴奏乐器主要是“大筒筒胡琴”,这种胡琴的琴杆粗而短,琴筒较大,音略带“嗡”音,建国后加进了川二胡之类的弦乐器。
川戏锣鼓在川剧音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,除在戏中起伴奏作用外,还直接表现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。常用的小鼓、堂鼓、大锣、大钹、小锣(兼铰子)统称为“五方”,加上弦乐、唢呐为六方,由小鼓指挥。演唱时,由于锣鼓贯穿其间,使唱、做、念、打几方面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,形成川剧艺术特有的风格。同时,川剧锣鼓在整个川剧舞台艺术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,仅锣鼓曲牌就有三百支左右。川剧锣鼓还常用作为音响效果,行船时双桨划动的声音、潺潺的流水声、哗哗奔流的滩声、飒飒的风声和洒洒的雨声,以及搬动沉重物体的撞击声等,都能比较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。

= 阿豹羊(宝克哥)整理 puco@hehongqing.com QQ:4433551 = = 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 www.hehongqing.com =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