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下,全国各地到处都可以看到
川剧中的“
变脸”绝技表演,“
变脸”是得到普及还是滥市了,是否应该加以保护,这是今年四川文化界的一大争议。7月19日,本报以《
变脸之辩——普及,还是保护?》为题,报道了这一典型的文化现象。最近,本报记者获悉,力主对“
变脸”绝技加以保护的四川著名
变脸演员何洪庆等三位艺术家,尝试在
变脸表演中加入故事情节,揉进现代时尚元素,试图把
变脸从“杂耍”的边缘拯救回艺术的怀抱。当地媒体评价是“
川剧学S.H.E(台湾乐坛演唱组合)”,因而引起关注。
川剧组合需要起个好名
8月30日,本报记者在对何洪庆的专访中,了解到有关这个
川剧组合的情况。成都某演出公司准备出重金打造这个堪称全国首个的
川剧组合,目前双方正准备签合作协议。给组合取个让观众能接受、记住的名字,这是非常重要的,但目前还没确定名称,《成都商报》准备在当地读者中进行广泛征集。
据何洪庆透露,这个
川剧演出组合由何洪庆、夏昌荣、刘燕三个来自四川省
川剧院的资深演员组成,平均年龄30多岁,何洪庆、刘燕的绝技是
变脸,夏昌荣的绝技是吐火。虽然组合名称尚未敲定,但他们已在编排首个节目:以电影《倩女幽魂》为原型,选取其中一小段故事重新编排。何洪庆饰演燕赤霞,刘燕扮演聂小倩,而千年树妖则由夏昌荣担纲。由于眼前有很繁重的演出任务,何洪庆估计,要全身心投入到排练中去,恐怕要等到今年年底了,而且他们准备将
川剧组合从个人行为变为单位行为。何洪庆说,目前他们所在的四川省
川剧院领导都非常重视支持这种做法。
带给观众前卫的新“
变脸”
谈起这个
川剧组合的筹备过程,国家二级演员何洪庆颇为感叹。他说,实际上
川剧变脸、吐火很早以前就有组合表演形式,但那完全是展示
变脸技巧,无故事、无情节,“相当于耍魔术”。崇尚创造的他曾设想过,把
变脸表演做成一段戏,融入一些情节,不是像现在这样单纯地为
变脸而
变脸。
今年4月,在四川雅安、青城山等地演出时,他们三人大胆尝试,在演出过程中“小小地加了点情节、故事”,想让观众感受到某种趣味性,结果“观众的现场反映非常非常热烈”,很成功。演出结束后,成都某演艺公司总经理何登满突发奇想,何不效仿台湾演唱组合S.H.E,筹建一个
川剧组合?他将想法告诉了何洪庆,两人竟一拍即合。
何洪庆对本报记者说:“我们的想法是带给观众一种前卫的‘
变脸',时尚的音乐、舞美、专门的编排、新潮的服饰,让
川剧呈现出一种崭新的状态。”但他同时承认“有一定的难度”,因此他们准备请专门的老师来构思情节,创作音乐舞蹈,指导排练。
何洪庆用
变脸表现人物内心变化
采访中本报记者发现,何洪庆这位年轻的
变脸艺术家虽然在业界名声很响,多次登上包括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这样的艺术大舞台,但看上去却十分朴素,家中陈设简单。何洪庆说:“现在很多表演
变脸的人完全是在卖弄一种技巧,然后把钱赚回来。把
变脸仅仅当成了生存之道,而不是当成一种艺术。”
何洪庆的
变脸艺术得到过四川著名
变脸艺术家王道正的指点,王道正先生虽然率先将“
变脸”从
川剧中独立出来变成单独的表演节目,但他却是坚决反对“为
变脸而
变脸”,积极主张
变脸艺术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。这位威望颇高的
变脸艺术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:“
变脸艺术是技巧性、技术性和艺术性三结合的产物。要讲究招式、内涵、气质、气势。要找到‘魂点'。”
“
川剧中通过
变脸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,这是
变脸的艺术性之所在,”何洪庆说,“从这个意义上讲,
川剧组合是一种回归现象,回归到
变脸艺术的本源上来。”
对于这个
川剧组合,有关专家评论说,目前社会上表演
变脸的人很多,甚至可以说已经滥市了。客观上讲大家也在发展
变脸绝技,但绝大多数都是从技术的层面在发展,如可以变好多张脸,又可以变好多张“回脸”,服装道具如何作改进,等等,而
川剧变脸组合,则是从艺术的层面上在发展
变脸,值得大力提倡。
何洪庆也说,他曾设想过前后同时
变脸的
变脸形式,来表现人物内心极度复杂性和表里难以统一的尴尬。因为人物的内心是极其复杂的,所以
变脸艺术的发展空间特别大。社会在变、时代在变、人物内心在变,
变脸可以引发出各种各样的构想和思维。
川剧组合同时又是对
变脸艺术的综合改进。何洪庆说,要追求市场效果,除了有情节、情感外,还必须揉进一些现代的时尚元素,如灯光、音乐等,必须要有一种固定的音乐模式与组合风格相配合。另外,在服装脸谱上也要有大的改进。比如里面还是穿独特的衣服,外面则可以是燕尾服或现代的风衣,
变脸过程中,外面的服装其实就是一种装饰。在脸谱的制作上,可以是现代人的脸。这样就可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,将传统的
川剧艺术、
变脸艺术进行现代的改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