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 者:杨炯 |
来源:本站原创 |
点击数: |
日期:2007年09月09日 |

有网友在“中国川剧”论坛上反复地“强烈呼吁”:“删去与川剧无关的内容!”
对此,我有些不太相同的意见。
我不明白哪些东西是与川剧无关的内容?
我认为川剧本身就是兼容并蓄的产物。万事万物都与川剧有关系。
不要瞧不起一些小玩艺。
大家看嘛——
秋江中,艄公唱的是船工号子;巴山秀才中,钦差大臣操京腔;易胆大中,昆高胡弹灯都在唱;变脸中,干脆唱了一段四川竹琴……
在艺术领域,讲究的是触类旁通。
就只说戏剧吧。各类剧种的互相学习的范例是相当多的。
例如;京剧学习移植的秋江中,艄公至今讲川话;越剧学川剧的第一个成果是《情探》,第一位艺术家是傅全香。田汉介绍她跟阳友鹤学其拿手戏《情探》,她见缝插针,利用五个晚上抢学了《打神告庙》和《情探》两折戏。周慕莲正在沪演出《打神告庙》时,她又去认真学习。范瑞娟、傅全香学习了《李亚仙》等4出大戏,及《评雪辨踪》等25出小戏、折子戏和40余套基本功,历时46天。把川剧《绣襦记》移植为《李亚仙》搬上越剧舞台。直到钱惠丽、赵志刚一代,仍然继续学习川剧,又搬演了《逼侄赴科》、《武松杀嫂》、《怀玉惊梦》等剧目,用川剧的表演技巧丰富越剧、提高自己。
京剧大师梅兰芳更是虚怀若谷,海纳百川,他看了马金风的豫剧《穆桂英挂帅》后,改编为京剧并主演,成为京剧名篇。此外,川剧《刘氏四娘》由黄梅戏改成《田姐与庄周》并摄制成电视剧上映。凡此种种,不胜枚举。
其它剧种是在虚心学川剧。川剧呢?
我以为,就因为我们太固步自封了,不注意向京剧学习,向左右邻舍的姊妹艺术学习,因而新剧目少,新经典少。如今的川剧啊,处在人口大省,但观众的数目呢?不成比例吧!
林则徐: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。我们不能太小心眼儿了。还是应该多一些包容。俗话说的“取长补短”,在振兴川剧的工作中,我认为尤其重要。
要振兴川剧,就不能闭关自守!

= 阿豹羊(宝克哥)整理 puco@hehongqing.com QQ:4433551 = = 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 www.hehongqing.com =
|